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,桃園倉庫,來財街官網
華龍網-新重慶客戶端3月28日16時訊(記者 歐武夷 張馨月 通訊員 王曉靖)3月26日,春寒料峭,細雨蒙蒙。參加“錦繡紅土地·文旅振‘湘’村”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湖南行的14省份主流媒體文旅主編們走進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,帶著無限緬懷和崇高敬意來到天子山賀龍公園,拜謁賀龍元帥之墓,瞻仰賀龍銅像,致敬元帥“兩把菜刀鬧革命”的偉大革命故事。
當天下午,大家還走進武陵源梓山漫居、璞舍、水木瀟湘等張家界網紅高端民宿,感受張家界民宿的獨特魅力。近年來,張家界民宿異軍突起,一批鄉村民宿脫穎而出,在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到2020年為止,張家界開展經營活動的民宿達到1519家以上,擁有床位數3萬余張,可一次性接待客人3萬多人,達到1200萬人次/年的住宿消費市場份額。
隨著行程接近尾聲,3月26日下午,一場理論成果分享會在張家界舉行。輕松的氛圍中,來自全國14省份的媒體人圍繞“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”主題,暢談感悟體驗,分享在湖南參訪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想,為湖南鄉村振興和紅色文旅發展建言獻策。

本次行程中,媒體人紛紛化身“湖南文旅推介官”,看鳳凰縣竹山村“美麗戰勝貧困”的累累碩果,傾聽“矮寨不矮、時代標高”的精彩故事。
文旅扶貧的“竹山模式”讓人印象深刻
“感謝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、紅網精心組織這次活動,在此次行程中,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鳳凰縣竹山村,那里的華麗蝶變讓人真正看到了湖南文旅扶貧的成果!崩碚摮晒窒頃,不少媒體人都表達了對鳳凰縣竹山村的喜愛和期待。
作為脫貧攻堅樣板村,竹山村創造了湖南文旅扶貧的“竹山模式”。
來自東北新聞網的記者鄭陽認為,竹山村淳樸、原始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引人入勝,希望在旅游發展中能夠保持鄉村底色,避免過度開發。

“竹山村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,帶動百姓一起脫貧致富,真正做到了文旅振‘湘’村!鄙綎|大眾網記者孫洋認為,“竹山模式”值得全國學習,在鄉村振興的路上,要全方位、多層次地挖掘當地特色資源,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。
中國江西網記者羅藝慧表示,竹山村讓人看了大湘西的獨特魅力,村里的苗族文化和非遺手藝讓人有著濃厚的興趣。她建議,在鄉村旅游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,做一些“非遺+旅游”的互動體驗。
湖南很“紅”,做好“旅游+”融合發展文章
湖南作為近代中國革命的發源地,豐富的紅色資源帶給媒體人的感觸是活力和激情,在這里他們看到了紅色旅游的美好未來。

天津津云新媒體集團文旅頻道主任袁文瑞表示,紅色旅游包含紅色和旅游兩個特質,湖南不僅有大量的紅色資源,也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!霸诖蛟旒t色旅游產品的過程中,應適當挖掘文化內涵,用情景體驗的形式演繹紅色旅游故事。同時,開發一些紅色主題的文創產品,提高紅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!
中國吉林網文旅頻道負責人華欣欣對湖南“紅色旅游+”的融合發展有更深刻的體會,她說:“這幾天在湖南的行程,讓我看到了紅色和鄉村的碰撞,現代和傳統的融合,湖南的景色很宜人,希望進一步做好旅游和教育、娛樂、電商的融合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30seacliff.com/youxiyule/213611.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!